欢迎光临中国法新网[cnfxw.net],中国法制新闻网站领跑者!网站地图 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动态 >

劳动者共话创新故事 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责编:bjb   来源:   中国法新网  更新时间:2018-05-07 13:20

  北京5月4日电 题:劳动者共话创新故事 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记者 高凯

  “五一”国际劳动节刚过,5月4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劳动者通过他们各自的奋斗故事,传递着在科技创新中的艰辛与快乐,也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创新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热轧厂钳工高级技师王军表示,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他的一项技术革新,一年就节省了一个西湖的水量。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秦世俊至今仍对他初入职场的一次课题攻关记忆犹新,那是关于某型号直升机起落架一个关键零件的加工难题,“这个零件加工的时候需要手动操作,而且加工效率特别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秦世俊想尝试以编程序实行数字化一体化加工,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他不免有些心灰意冷,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获得灵感。“当时我利用数控加工的反向推理原则,先采集点位,再编辑程序,最后绘制了加工路线,最后生成数模,利用这种方式一次性实验成功,并且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产品的一次交检合格率达到100%。”

  几位劳动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工高级技师赵郁从1989年入厂,就严格秉承师傅“不做则已,做则至全”的教诲,对不断更新换代的车型性能均做到了如指掌,实现汽车电器故障快速诊断、迅速排除。

  老一辈航空人的身上不怕吃苦、拼搏奉献的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激励着秦世俊,他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需要我们新一辈的航空人传承和发扬,我将作为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奉献自己作为产业工人的一份力量。”

  提及岗位创新,王军举例称,1989年热轧厂投产,“当时提出一个小小的优化改进,每公斤的钢材下降成本一厘钱,1公斤钢材只有1块钱,但是到2012年1月这条产线累计产能1亿吨,也就是说通过近二十几年的不断积累,优化改进的建议可以为我们的企业额外创造1亿元的价值。”

  他感叹说:“我们消化、引进、吸收,实际上还要再创造,我们不仅仅是新技术的索取者,我们更是新技术的创造者,这才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新时代的中国工人。”

  5月4日正值青年节,几位劳动者也对青年人给出了建议。赵郁说:“青年人和一些学生来说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在工作当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慢慢培养出乐趣。另外,要坚持,认真做一件事要坚持下去。”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学生胡萍说:“我们青年人不仅要学会老一辈的技术,也要把自己的创新思想和理念激发出来。”

  国新办的发布厅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官员向中外媒体介绍相关政策以及国家重要工作和举措的平台,然而今年以来,这里已经组织了多场类似今天这样由基层工作者参与的见面会。

  对此,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介绍,“前不久我们组织了村支书的见面会,之前我们还邀请了县委书记讲脱贫攻坚等等。”她表示,“这一次把劳动者请进发布厅,就是要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故事,实际上也是要介绍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进展。”

  “将来我们还会邀请更多的方方面面的优秀代表走进我们的发布厅。”袭艳春说。(完)

分享到:
更多精彩热图

健康

商务合作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企业邮箱 联系法新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QQ:1242068646|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mr888@163.com| 站长统计
投稿专用邮箱:mr888@163.com| 技术支持:中国法新网
Copyright 2008-2018 中国法新网(中国法制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875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