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执画笔涂山水?看贫瘠大山变身精美画卷
新华社银川9月12日电(记者任玮)说起梯田景观,很多人会想到分布在雨水丰沛地区的哈尼梯田、龙脊梯田等。鲜有人知的是,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宁夏南部山区,曾经一度“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的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经过几十年“治山改水”,也打造出别有风味的梯田美景。
固原市彭阳县金鸡坪梯田公园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赶上雨后初晴的日子,早起登上山顶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旱地梯田迎来云海日出的景观。当第一缕晨光跳出山巅,无人机穿过翻腾的云海,镜头下层叠的梯田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宛如仙境。云消雾散后就能清晰看见,一层嫩黄、一层深绿的梯田,如多彩缎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与一圈圈蜿蜒的田间道路相呼应,好似大自然留下的“指纹”。
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象让人难以相信,这里曾经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百姓生活贫苦。
“1983年彭阳建县之初,全县200多万亩农田中,平整一些的耕地不足3万亩。”彭阳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张志政说,陡坡地难种,拉犁的牲口半天就被绳套磨破了腿;缺墒少肥,有时一亩地产粮不足百斤,广种薄收。
这其实是当年宁夏南部山区普遍面临的困境。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水土流失面积一度超过全区面积的70%,南部山区表现尤为明显,耕地质量差,坡耕地占比超过四分之三,一下雨就“跑水、跑土、跑肥”。
为了生存发展,过去几十年间,南部山区的隆德、彭阳等县在生产实践中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封育造林等一系列“治山改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
“宁夏开展以南部9个贫困县为重点的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库井窖池坝系统整治。截至2017年底,全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0.64%。”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永春说,贫困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68%。
勤劳智慧的山区人民用一锹一锹的艰辛,一代一代的坚持,变荒山秃岭为千山一碧,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三保田”,粮食亩产量倍增。贫困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草畜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也有了广阔空间。
梯田景观如今成了美丽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014年,彭阳旱作梯田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近年来,当地还通过种植作物差异化、品种多样化、花期错位化、景观季节化,建设了“五彩景观梯田”,目前全县梯田面积达70多万亩,以“看山花、赏瀑布、游梯田”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正逐步发展。